奇異的錢幣,因為太稀少大多都是有價無市
錢幣的材質五花八門,隨便列舉一下: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鉛、鎳、錫、牙、骨、木等等。
大家都知道,錢幣的價值和年代相關性不是很高,主要講究稀有性和熱度。一些通貨美品,清代的價值要遠高于漢五銖、唐開元、宋絲絲。
但今天要介紹一種奇異的錢幣,你在市面上能買到的,要么年代非常遠,要么就非常近。
玉貝3枚 嘉德2020拍賣:7475元
這就是玉質錢幣!為啥說只能買到太遠或太近的?因為先秦古老的“玉貝幣”,存量較多,且有一些是流入市場的“合法品種”。
而清代尤其是后期,玉質壓勝錢在民間非常流行,數量也比較大。
至于其他朝代怎么說呢,因為太罕見且冷門,除非一些資深小圈子,否則在大眾市場就是有價無市。
各大拍賣行也幾乎見不到!為何這么少?
各種玉貝
這就要了解相關玉文化了,玉在中國目前的考古發現中,最少有上萬年的歷史!
它不僅是一種美麗的石頭,還是權力、地位和神靈的象征。
對玉的開發在上古時期,就已經達到巔峰。乃至特定的貝殼被當成貨幣之后,因需求的加大,產生了銅貝、金貝和玉貝。
但春秋之后,我們熟知的布幣、刀幣等銅錢誕生,玉貝退出流通,回歸了最初的“信仰與文化”。
于是,玉質錢幣又成了陪葬品或者一些重要的裝飾品!
戰國玉質古幣“安邑釿” 圖源中國考古網
民間都說“黃金有價玉無價”,不過說實話,正是因為價格難以估量,在市場上它們真的就是“無價”了。
比如這枚玉質的“安邑釿”,冷門吧?最早查到的資料還是20多年前,雞骨白、鐵銹紅等玉質老化特征,看起來還挺像樣的,不過沒有任何出土記錄。
非流通貨幣,只是為貴族顯示身份而專門制作的佩錢,這種錢幣的歸宿也只能是博物館了。
漢代玉五銖 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
到了漢代,玉質錢幣的功能更加講究在“特定場景”了。司馬遷在《史記·平淮書》中明確記載:“黃金以溢名,為上幣…而珠玉、龜貝、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,不為幣。”
黃金還是最強的上等貨幣,而其他貴金屬的功能用在“器飾寶藏”上。
漢代玉錢估計喜歡收藏的人也不多,因為大多用作口琀,比如西安理工大學新校區出土的玉五銖,就是這種功能。
也不是都放在嘴里,還有塞后門的呢!當然大多都放在墓主旁邊,多數高古玉都是這么出來的,真正喜歡的人也不避諱。
開元通寶玉錢 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
唐代就有意思了,很多稀奇的錢幣大多出自佛塔地宮,之前說過法門寺出土的一組玳瑁開元通寶,和這些比起來,金銀材質都顯得微不足道。
還有著名的杭州雷峰塔,里面沒有“白娘子”,但各種頂級文物也是眼花繚亂,不得不說古代的寺廟真有錢!
其中就有一枚玉質的開元通寶,也是純手工雕刻。現在還有人說這是中國發現最早的玉錢。
下次看見要記得糾正這個錯誤,中國玉錢的歷史源遠流長。
政和通寶玉錢 現藏于首都博物館
宋代后,玉錢發展到了鼎盛時期。因為用玉限制逐漸放開,治玉的技藝也大幅提升。
這時候,祛邪攘災和喜慶祈福的功能,開始在民間也流行了。
和其他銅錢差不多,什么“洗兒錢”、“撒帳錢”之類的。金、銀、玉材質當然是最受歡迎的,從皇族貴胄到富商皆有使用。
除了年號錢,如果刻有“食祿萬鐘”、“長命富貴”等吉祥話,自然更珍貴。
不過有一枚“加官進祿”的玉錢,出自秦檜家族墓,就很尷尬!
青白玉錢形佩 嘉德四季第30期拍賣:4600元
明清之后,玉錢文化已經進入生活方方面面,大街上看到個公子哥,腰上別著錢形佩屬于稀松平常。
不過頂級的料子,一般都會雕刻得更加繁復精致。普通料子那就象征性雕一下,再加上高古品種大多有流通限制,晚清時期普通錢形佩又太多。
這就導致了我們如今看到的情況,非常稀少的品種有價無市(或者只在某些圈子流通),常見的品種又比較冷門,賣不上價。
它是另一種形式的“貨幣”,交換的是古人對權力、健康、吉祥和永恒的精神追求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
